作为第二届台州市摄影艺术展唯一一个90后摄影师,她既是作为90后的代表,同时又代表了新一代摄影师。她的作品则是在参展名单确定之后被告知她被评为“色影无忌”的十佳新锐奖。
《灵魂体》是一组由当代青年人共同合作完成的人像作品,被摄对象都是作者所熟悉和熟知的朋友、同学和身边的人,在他们的世界里,我们看到的只有单纯,那种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单纯,而支撑这种单纯的恰恰是从纷繁世事的纠缠牵绊中解脱出来的灵魂,我相信,这是作者已经告诉我们的,也是作者对摄影乃至对人生的一种态度。
《灵魂体》部分作品欣赏:
访谈执笔:玲玲 访谈摄影师:黄东黎
编辑玲玲:首先恭喜你被评为“色影无忌”的十佳新锐奖。
黄东黎:谢谢。
编辑玲玲:这次台州摄影艺术展,有没有带给你惊喜的地方?有哪些地方是应该提升的?
黄东黎:嗯,当然了,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在湖中心的小山上放置动物的照片的想法,展示效果会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。可能是筹备时间太紧张,细节上面没法顾全,比方说户外挂画用的夹子、画架的固定等等,这个倒是细枝末节,我希望台州摄影节能有自己的特色,避免大、泛、空。
黄东黎欣赏的陈俊杰《野性天堂》布展一角
编辑玲玲:作为新一代90后的摄影师,你在摄影界能够如此成功,你有什么经验和新一代摄影师分享,能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摄影方向?
我不认为自己有多成功,我只是踏实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没有放弃。上大学的时候,我可能看的比别人远那么一点,想的也多那么一点,老早就在忧虑,没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乱了阵脚。其实我们生下来就一直在走,但是前面雾气蒙蒙的道路绝对是个未知数,你只能一点一点的给自己铺路,多拨开云雾看清楚一点,就能更笃定脚下走的路。不要懒得思考,等着别人给你指路,只要你不停地思考你就会有所行动。
编辑玲玲:这组《灵魂体》是采用湿版人像,谈谈你创作的初衷和内心的想法?
黄东黎:最初的想法就是想静下来,踏实地拍照,慢慢的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人的内在拍出来,尝试了很多表达方式后,选择了湿版。你也知道,毕业季,大伙都忙着找工作、谋生计,基本都心浮气躁的,无心创作,我不想浪费这一大把的创作时间。一开始我是想让自己静下来,但发现仅我心静是行不通的,我的拍摄对象也必须静下来,否则他们的心浮气躁就会表现在影像里。
我特别偏好古典工艺,于是就回归到最原始的摄影方式,用减慢拍摄过程的手段让自己的身心平静,同时让这些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分享这一经验,选择拍摄他们,就是希望在这个浮躁物质的时代里,除掉他们身上那种亢奋的、浮躁的状态,还原他们沉静的一面。当我们都静下来的同时,用冷峻的眼光和思想凝视对方,传递思想。用银盐的方式记录下来,它的厚重不仅仅是单一的,而是灵魂深处的体现。但是,这项工艺尤为复杂,需要极其细心与耐心,而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,造成突然状况,有时候就在拍照过程中措手不及,我经常会忍受不住如此冷峻的过程,而我的对象也有时经不住这种的凝重,但是正因为此,我得到了很多摄影之外的体悟。一张照片就能成功的占极少数,这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反复很多次,所以说,技术掌握得纯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过程。
编辑玲玲:你创作这组作品用的是什么设备的相机?
黄东黎:用的是TOYO810大画幅相机。
编辑玲玲:你觉得相机对摄影而言是不是有什么样的角色扮演?
黄东黎:关于相机与摄影的关系,摄影评论家们早已发表了很多的言论看法。最初人们认为摄影出自摄影器材,不带有人的主观能动性,因而摄影也被认为是一种精确的不带感情的记录。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说,相机就像是取证工具,拍照的人就是目击者。后来本雅明提出了“视觉无意识”,也就是说相机是引出人的本能的通道。人们对于相机和摄影关系的探讨就像潮汐。总之,照相机是精密仪器,带有物理特性,但人有生理特性,二者结合产生了摄影的魅力。不是哪一头特别好就能有好作品,当下,人的思想与能动性起了更重要的作用。
影友在黄东黎的《灵魂体》展区驻足